葡萄炭疽病又名晚腐病,属葡萄真菌病害。是葡萄成熟期引起果实腐烂的主要病害,在我国各地葡萄产区普遍产生。该病除为害葡萄外,还为害苹果、桃子等其他果树。
一、症状
葡萄炭疽病又名晚腐病,果实染病,在转色成熟期陆续表现症状,初在果面上产生褐色圆形小斑点,后渐扩大,稍凹陷,直径8-15毫米,表面生出许多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,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。遇潮湿环境其上长出粉红色孢子团,成为识别此病的重要特征。其周围偶尔可见一些灰青色小粒点,此为病菌有性阶段子囊壳。严重时病斑扩至半个果面,果粒布满褐色病斑,引致果实腐烂。葡萄在花穗期易染炭疽病,染病花穗自花序顶端小花开始,沿花穗轴、小花、小花梗侵染,初现淡褐色湿润状,渐变黑褐色并腐烂,有时整穗腐烂,有时只剩几朵小花不腐烂。腐烂小花受震易脱落,湿度大时,病花穗上长出白色菌丝和粉红色粘稠状物。嫩梢、叶柄或果枝染病,形成长椭圆形病斑,深褐色。果梗、穗轴受害重,影响果穗生长或致果粒干缩。叶片染病多在叶缘部位产生近圆形暗褐斑,直径2-3厘米,湿度大时也可见粉红色分生孢子团,病斑较少,一般不引起落叶。
二、病原
真菌。属围小丛壳菌,属子囊菌亚门真菌。子囊壳半埋生在组织内,常数个聚生,梨形或近球形,深褐色,有短喙,周围具褐色菌丝状物及粘胶质。壳内有束状排列的子囊,子囊棍棒状,无色,子囊内有8个子囊孢子,椭圆形或稍弯呈香蕉状,单胞无色。葡萄炭疽病菌无性世代有两种:其一为称果生盘长孢菌,另一种为:葡萄刺盘孢菌,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前者分生孢子盘盘状,分生孢子梗无色、短小,孢子梗顶端着生长椭圆形分生孢子,单胞无色,两端钝圆,内含一油点不明显。后者分生孢子盘略小,基部聚生分生孢子梗,其间长出深褐色刚毛,直或曲膝状,具分隔,末端细胞钝圆,其余和前者类似。
三、发病特点
病菌以菌丝体在一年生枝蔓表皮组织及病果上越冬,也可在叶痕、穗梗及节部芽处越冬。多年生老蔓则不带菌。带菌的一年生枝成为下年的侵染源,翌年夏季温、湿度适宜时,由越冬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,开始侵入并潜伏在幼嫩组织中。发生侵染依气候情况而定,与降雨有关。越冬病菌要求有一定温、湿度条件才形成分生孢子。15℃开始形成分生孢子,适宜温度20-30℃,超过36-40℃,孢子不能形成;有雨、露、雾的条件有利于孢子形成。葡萄成熟期是炭疽病的侵染盛期,成熟度越高,潜伏期越短,病害会越重。果实硬核期以前,很少发病,软化期开始发病,但侵染期要7天以上。果实着色后加快,成熟期侵染到发病只需2-4天。品种间发病有一定差距。欧亚种比欧美杂交种发病轻,绿色品种比红色品种发病轻。
四、防治方法
(1)加强果园管理葡萄收获后彻底清园,将损伤的嫩枝及老蔓等集体烧毁或者深埋,减少菌原。结合冬春季果树修剪再次进行清园。及时整校、绑蔓、摘心,使架面通风透气。合理灌溉,降低园内湿度,肥料要适时施用,防止徒长,要开沟深施,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,氮、磷、钾肥搭配。
(2)药物防治。波尔多液有较好的防治效果。多菌灵、百菌清、代森锰锌都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