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
网站首页 工作站概况 主要病虫 远程诊断 网络预警 检测报告 科普知识 专家答疑 联系我们
主要病虫
葡萄病虫
葡萄病害
葡萄虫害
草莓病虫
梨病虫
桃病虫
茶树病虫
联系方式
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地址:江苏省句容市弘景路1号
  当前位置:首页 > 主要病虫  
霜霉病

葡萄霜霉病[Plasmopara viticola(Berk et Curtis ) Bert.et de Toni]是一种世界性古老病害,病菌原生于北美洲东部的野生葡萄上。我国均有分布。
一、症状
葡萄霜霉病主要为害葡萄的幼嫩组织部分。叶片发病,最初为细小的不定形淡黄色水渍状斑点,以后逐渐扩大,在叶片正面出现黄色和褐色的不规则形病斑,边缘界限不明显,经常数个病斑合并成多角形大斑。病斑背面产生白色的霜状霉层,发病严重时,叶片焦枯卷缩而早期脱落。嫩梢、叶柄、果梗等发病,最初产生水渍状黄色病斑,以后变为黄褐至褐色,形状不规则。天气潮湿时,在叶片下表面密生白色霜状霉层;天气干旱时,病部组织干缩下陷,生长停滞,甚至扭曲或枯死。花及幼果受害,病斑初为浅绿色,后呈现深褐色,感病果粒变硬,并在果面形成霜状霉层,不久即萎缩脱落。华北地区每年立秋前一周左右,是霜霉病的突发期。
二、病原
由鞭毛菌亚门、单轴霉属PlasmoparaViticola (Berk.et Curtis.)Berl et de Toni.侵染所致。无性阶段的孢子囊为其繁殖体,有性阶段产生卵孢子。孢囊梗l-20枝成簇从气孔伸出,无色,呈单轴分枝,分枝处成直角,末端的小梗上着生孢子囊,呈无色、单胞、倒卵形或椭圆形,大小为12-30×8-18微米,顶部有乳头状突起,孢子囊在水滴中产生6-8个具有双鞭毛的游动孢子。
三、发病特点
病菌以卵孢子在病叶和其他病残组织上越冬,第二年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,再由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,借风雨传到寄主叶片上,从叶片背面气孔侵入。菌丝体在寄主细胞间蔓延,以吸管伸入细胞吸取养分。只要条件适宜,在生长期中病菌能不断产生孢子囊进行重复侵染,8-9月为发病高峰期,雨后闷热天气更容易引起霜霉病突发,生长后期在病部组织中产生卵孢子。该病的发生与降雨量有关,低温高湿、通风不良有利于病害的流行。果园地势低洼、栽植过密、棚架过低、管理粗放等都容易使园内通风透光不良,果园小气候湿度增加,从而加重病情。施肥不当,偏施或迟施氮肥,造成秋后枝叶繁茂,组织成熟延迟,也会使病情加重。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,美洲种葡萄较抗病,而欧亚种葡萄则较易感病。
四、防治方法
1)冬季既是清理果园发现有病残体及时清除,彻底烧毁或者深埋,减少果园中越冬菌源是预防霜霉病发生的重要技术环节。
2)加强果园栽培管理,尽量剪除靠近地面不必要的叶片,控制副梢生长;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,降低果园湿度;减少土壤中越冬病菌产播的机会。此外,增施磷钾肥,在酸性土壤中增施生石灰,均可以提高葡萄的抗病能力。
3)化学防治做好预测预报,抓紧初侵染前和发病始期及时用药,同时由于病菌是从叶背气孔侵入,喷药时一定要注意叶背喷药。为防止抗药性产生,药剂应交替使用。
[返回]
上一篇: 黑痘病
下一篇: 白化
关于我们 | 使用说明 | 信息反馈 | 联系方式 | 后台管理
Copyright 2008-2022 版权所有: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
技术支持:南京宁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目前已访问本站人数为: 17633 苏ICP备19066494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