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症状
(1)枝干。最初在枝梢表面产生边缘紫褐色,中央浅褐色的椭圆形病斑。大小约3~6mm,后期病斑变为紫色或黑褐色,稍隆起,并于病斑处产生流胶现象。春天病斑变灰色,并于病斑表面密生黑色粒点。病斑只限于枝梢表层,不深入内部。病斑下面形成木栓质细胞。(2)叶片。初期在叶背出现不规则暗绿色斑,以后正面相对应的病斑亦为暗绿色,最后呈紫红色干枯穿孔。病斑较小。在中脉上则可形成长条状的暗褐色病斑,严重时可引起落叶。(3)果实。梗洼有淡褐色斑点,逐渐发展成暗褐色,后呈略突起的黑色痣状斑点,斑点大小2~3mm,严重发生时病斑聚合成片,发病后果肉仍可继续生长,而表皮因死亡而生长停止,因此病果常发生“生长性”的龟裂现象。果梗染病,病果常早期脱落。
二、病原
病原为嗜果枝孢菌Fusicladium carpophilum(Thum)Oud.异名Cladosporium carpophilum Thum.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根据国外报道,黑星病菌已发现有性阶段,学名为Venturia carpophilum Fisner. 属子囊菌亚门真菌。
三、发病特点
病原以菌丝体在枝梢病部或芽的鳞片中越冬,4~5月份降雨后,借风雨或雾滴传播。直接穿透寄主表皮的角质层侵入,在叶片上则通常自其背面侵染。分生孢子在干燥状态下能存活3个月,病菌发育最适温度24~25℃,最低2℃,最高32℃。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0~32℃,但以27℃为最适宜。早熟种较晚熟品种发病轻。春季和初夏及果实近成熟期多雨潮湿易发病。果园地势低洼病害发生重。栽植过密,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。
四、防治方法
(1)农业防治:因地制宜选栽抗病或早熟品种,冬季修势清除病枝梢,病少病原来源。桃园内注意雨后排水,合理修剪,使桃园通风透光良好,可减少发病。(2)药剂防治:开花前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铲除枝梢上的越冬菌源。落花后半个月,喷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或80%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或40%福星乳油10000倍液,或50%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,或50%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。隔10~15天喷1次,共防3~4次。 |